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提出10项技术展望

时间: 2018-03-15

新社北京827日电 (记者张素尹力)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27日在北京闭幕,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委员会在此发布机器人领域十项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7—2018)”

    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田苗说,机器人当前处于创新突破的重要关口,这些技术将进一步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611236207e912.jpg

825日,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接力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中新社记者刘关关

    当日发布的机器人领域十项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分别是:

——“软体的机器人:采用柔韧性材料进行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一般采用记忆合金、气体驱动等控制方式。柔性机器人技术在管道故障检查、医疗诊断、侦查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机器人可变形:通过控制驱动电磁场外部环境,对液态金属材料进行外观特征、运动状态的准确控制。液态金属控制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制造、灾后救援等领域;

——“生物信号也可以控制机器人:利用人类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来控制机器臂,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主动性。生肌电控制技术可应用于远程控制、医疗康复等领域;

——“机器人也可以有皮肤:采用基于电学和微粒子触觉技术的新型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敏感触觉,让机器人对物体的外形、质地和硬度更加敏感,使其胜任医疗、勘探等复杂工作;

——“机器人主动和你说话:结合语音唤醒、远场语音识别和深度语义理解技术,让人与机器能够实现人与人一般的交互方式;

——“机器人可以有心理活动’”:使机器人获得类似人类的观察、理解、反应能力。情感识别技术将让机器人进入辅助医疗康复、刑侦鉴别等领域;

——“用意念操控机器:通过对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特征信号的收集、识别及转化,使人脑发出的指令能够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脑机接口技术可应用于助残康复、灾害救援和娱乐体验;

——“机器人为你带路:通过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融合,实现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自动驾驶,并延伸到道路状况测试、国防军事安全等领域;

——“再造一个虚拟现场: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操作者对机器人的虚拟遥控操作,在维修检测、娱乐体验、现场救援、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机器人之间可互联:机器人本身作为执行终端,通过云端进行存储与计算,即时响应需求和实现功能,有效实现数据互通和知识共享,为用户提供无限扩展、按需使用的新型机器人服务方式。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大会官方微信

获取有关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最新动态

中国电子学会 © 201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2041980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