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WRC 大咖观点】Chee Fai Tan《东盟智能机械产业展望》

时间: 2022-09-16

编者按: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群星璀璨,产、学、研各领域大咖齐聚首,共话巅峰,为机器人未来发展领航。

峰会现场,Chee Fai Tan发表了题为《东盟智能机械产业展望》的演讲。以下为Chee Fai Tan演讲内容的整理。

6327cdcfb2df2.png

大家好,我是陈志辉教授/博士,来自马来西亚,是东盟智能产业联盟主席,任吉隆坡建设大学副校长,我也是东盟制造业工程监理协会主席。我演讲的题目是:东盟智能机械产业展望。各位领导们,专家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陈志辉,我是东盟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专家,我在东南亚的业务主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帮助企业转型。我在东南亚主要活跃于马来西亚、东盟、中国、亚太以及国际性组织。我也在东盟工程组织联合会(AFEO)、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 以及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推动工程以及技术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我本身也是一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 以及 ISO、IEC,智能制造标准专家。尊敬的领导们,专家们,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我希望能与各位领导们专家们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尊敬的领导们,专家们,请允许我用英语发表我的以下分享。

在这张幻灯片中 我想分享一下东盟智能产业联合会,简称AI,是一个由东盟国家的公司和行业协会组成的区域集团,目前 AI由七个成员国组成,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老挝。我们共同提出成立一个由3000多家公司和协会组成的团体,专注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称数字转型。AI于2020年8月8日成立,AI以“团结和友谊”的精神为动力,寻求促进东盟内部在智能产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和协调。AI的另一个目的是制定和启动计划、方案和项目的编制和实施,这将促进东盟内部的智能产业和贸易。下一张幻灯片,我想分享一下2021年世界十大机床消费地的情况。2021年,全球机床消费将达到约800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14.3%。2021年的第一大消费国,即第一大机床消费国是中国,其贡献率约为3 4.9%,即279亿美元。中国的主要进出口产品主要是加工中心、放电加工(EDM)、激光、超声波机床。其次是美国,其贡献率约为13.5% 即108亿美元。美国的主要进口和出口主要是加工中心。第三是德国,占比6.6% 即53亿美元,德国的主要进出口产品主要是放电加工、激光、超声波机床和加工中心。

在下一张幻灯片中,我想分享一下2021年世界十大机床生产商的情况。2021年 全球机床产量将达到约850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16.4%,最大的机床生产商来自中国,其贡献率约为30.4%,约258亿美元。这方面的主要贡献者为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和华中数控。第二是来自日本,日本贡献了约12.5%,即106亿美元。日本的主要机床生产商包括DMG MORI、MAZAK和AMADA。第三是来自德国,德国贡献了约12.5%,即106亿美元。德国的主要机床生产商是TRUMPH、SCHULER和EMAG。因此,这是2021年的十大机床生产商。我们可以看到与2020年相比,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价值都在增加,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好兆头。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东盟国家的发展,大家知道,我想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东盟关于2020年转型至工业4.0的宣言》。2020年之前,也就是2019年11月2日。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里程碑,这发生在年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所以对东盟国家来说,我们东盟智能产业联合会与东盟工程监理协会紧密合作。通过这一里程碑,促进亚洲国家的智能制造倡议,这个里程碑是为了促进东盟制造业之间的善意和相互理解。第二,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和发展东盟的工程专业基准标准,其目的是促进东盟国家内工程人员的流动。近期的目标是:第一,审查、研究、查明东盟各国的制造标准和法规以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差距,而且我们还计划促进工程界的流动,通过在每个国家的实践和当前适用的制造相关标准和法规方面的知识共享。因此对我们来说,长期的选择是提供工程师的培训和认证 、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承包商,这是根据我们的指导方针,并按照《东盟转型至工业4.0宣言》的倡议开展工作在东盟国家之间启动智能制造工程的MRA(相互承认协议,并努力实现东盟制造标准和条例的协调。因此总的来说,我们希望我们能够与你们所有人在这个目的上进行非常密切的、紧密的合作,中国。

下一张幻灯片,我想分享关于拟议的东盟智能制造框架。是的,所以东盟智能产业联合会,AI 是与东盟工程监理合作的制造业发展和东盟智能制造框架,所提出的框架是基于参考架构模型工业4.0(RAMI 4.0),ISO、IEC、智能制造标准图和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一般来说,这个框架由三个轴组成,即系统层次、生命周期和智能功能。所以,现在我想解释一下生命周期的问题。生命周期是一系列的综合价值创造活动的阶段,从概念设计、产品原型、研发、,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和服务到零件回收等阶段,可以对生命周期进行交互式优化,并对其进行SAS特性的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生命周期问题在不同的行业中有所不同。其次是系统层次结构,系统层次指的是层次,是与企业生产活动有关的组织结构的划分,包括设备层、单位层、车间层以及价格层和合作层。其次是智能特征,智能化特征指的是垂直划分,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使制造活动具备一种或多种功能,如自我感觉、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我执行和自我适应等,包括五层的智能要求,包括资源要素、互连和互通、信息融合与共享、系统集成与新商业模式。拟议的东盟智能制造框架提供了一个指导方针,以支持东盟制造业向工业4.0转型。除了拟议的东盟智能制造框架外,还支持《东盟关于转型为工业4.0的宣言》,以及东盟的路线和行动计划,即制定促进东盟智能制造发展的路线和行动计划。简而言之,东盟智能产业联合会与东盟联合会紧密合作,同时也和东盟制造业的检查员紧密合作。我们都协助东盟工程委员会的工作,包括促进制造业有关的标准和法规的协调方面,拯救制造业的劳动力、组织与制造业有关的活动等等。最后,发展组织,AI和AEI制造促进可持续性和差异化的阿森纳制造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希望东盟和中国能够就这一展望进行非常密切的合作。

接下来我将分享关于马来西亚的情况,在这张幻灯片中,可以看了马来西亚在2021年的出口总额。从右图中,我们注意到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是在电气和电子产品。贡献率约36.8%,即4557.3亿林吉特的价值。这是最高的,其次是其他产品,约占21.1%,即2611.4亿林吉特。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出口产品是汽油产品, 贡献率约7.7%,即956.6亿林吉特。好的,那么对于机器设备和部分,价值约为495.9亿林吉特。或者说,总的贡献率约为4%。出口部分,马来西亚的机械和设备。包含四个与机械和设备有关的子行业,第一是发电机械设备,第二是特定行业的机械设备,第三是金属加工的机械设备,最后是一般工业机械设备、部件和零件。从2014年到2019年,你可以看到其价值在2014年约为300亿林吉特或86亿美元。经过这些年,增至414亿林吉特,由于汇率差异,相当于95亿美元。马来西亚的发电机械设备主要出口地是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对于特定行业的机械设备,我们的主要出口地是新加坡、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对于金属加工机械设备,我们的主要出口地是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最后,对于一般工业机械设备、部件和零件。我们的主要出口地是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美国以及澳大利亚。所以你可以在此看到增长。

在下一张幻灯片中,我想分享一下马来西亚的出口情况。主要侧重于制造业、包括机械、设备和零件。多年来的增值以十亿林吉特为单位计算,数据显示2021年的增值相较于2017至2020年的几年是最高的,2021年的增值约为100亿林吉特,而前一年约为90亿。2021年的增长巨大,非常好。增加了约10.5% 而相比之下2020年只有1.5%。在这张幻灯片中,我想展示马来西亚在工业4.0的重点部门,这表示我们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下的政府部门。这是马来西亚政府为实现工业4.0转型所关注的行业名单。第一是E&E 也就是电气和电子行业,第二是机械和设备,第三是化学品,第四是医疗器械,第五是航空航天,第六是其他部门,如汽车、运输、纺织、制药和金属等。在这张幻灯片中,我想把重点放在机械和设备上,所以马来西亚的机械设备行业有四个主要的重点,面向特定行业的专业加工机械或设备。第三是发电机械和设备,最后是一般工业机械设备、部件和零件。因此在这张幻灯片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刚刚提到的每个类别的公司名单。首先是面相特定行业的专业加工机械或设备,大家可以看到涉及这一领域的公司名单,例如电气电子、机械设备、石油和天然气 包装、农业和挤塑。其次是金属加工机械,这是一份关于涉及该行业的马来西亚公司名单,第三是发电机械和设备。在这一点上,我们有锅炉、发电机、涡轮机和组件。最后是一般工业机械和设备、部件和零件。于这一类行业的是电梯输送机或工厂自动化,空调厂、压力容器/加工设备、冷却塔,还有起重机等等,之后还会有更多。

下一张幻灯片,我想讲讲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增值比率。马来西亚制造业的增值率为31%,制造业的增值是总产出减去生产或属于ISIC,D部分主要门类工业中使用的中间投入的价值之和机械和运输设备分别对应于ISIC的29、30、32、34和35门类。这张地图显示了机械和运输设备。在制造业的增值比率因国家而异,国家的颜色与指标所示量级相对应,颜色越深,数值就越高。世界上该数值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高达50.27,世界上该数值最低的国家是伊拉克,为-3.45。

在下一张幻灯片中,我们展示的是从机器制造到信息制造的成果。在智能机械领域的潜在玩家,也就是这里的这些企业,你可以看到底部这些内容、终端和组件,然后往上是网络、云 系统集成和有多个模式的应用,有模式一、二、三、四。模式一是一个基于服务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模式二是原始系统制造,模式三是服务型品牌,模式四是服务集成商。模式一,以一些公司作为例子,包括新汉、西门子、台达,它们不仅是供应商,还是解决方案供应商。它们也能向上成为基于服务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对于第二种模式,也就是原始系统制造。像富士康、Siltera和FAB,它们属于云和网络行业。而模式三是服务型品牌,品牌本身只专注于终端和组件。好的,最后是服务集成商。供应商专注于服务供应,并发展为服务系统集成商。这是从机器制造到信息制造的内容。

下一张幻灯片,我想展示智能机械行业的生态系统。我希望大家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在东盟国家内推进,智能机械即机器集成了各种智能技术元素,使其能够预测机器数值,进行精度补偿、自动参数设置和自动调度等。智能机械也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使其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智能机械的领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机械、设备、部件、机器人、物联网或称IoT 信息物理系统 CPS 传感器等。所以我们要推动在智能机械中置入智能元素或智能技术元素,使其能够进行预测,补偿、自动参数设置和自动调度等。总体上我们希望提供一台能够生产合适产品的机器,并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提到的智能机械设备产业生态圈。从上面来看,我们知道机械和设备只是机器。它可以是自动、全自动或半自动。通常情况下,该机器已经配备了所谓的IT和OT能力。然后,我们要把机械和设备与我说的智能技术相结合,如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分析、CPS、精益制造、先进制造和传感器等。对不起,应该是精益生产和传感器,是的两者结合,这就成了所谓的智能机械设备。实际上,机器本身是能够给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以为捕捉信息和提高生产力提供便利。实际上在这里,两者都能提供连接性和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最后,它为智能制造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因此,其根本是机器本身需要配备一个智能元素,智能技术元素,以启用智能机械设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专业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并立有效的竞争优势。这是我们在东盟国家推动智能机械倡议的举措,这将促进这一点。当然,基于采用技术或机械已经配备的技术。这也能快速对接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或服务和行业应用。你可以看到在底部的内容,消费者加上产品/服务,然后你可以为消费者创新服务,提高生产力,最后提高利润率。产品/服务,如创新、品牌、定制、智能,我们的目标其实是出口。最后,当地产业也从中受益,如电子电气、机械设备等,这能提高整体生产力。最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以及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首选地点等等。这就是我们希望促进东盟智能机械倡议的方法。所以,首先我们正在推动智能机械生态系统的工业化,以提供智能机械的解决方案。第二,建立一个智能机械行业的生态系统。最后在未来的工厂中,如何使用所有的技术,如何通过应用智能机械解决方案引进技术并实现数字化。可能只针对选定的行业,如机械和汽车等。这是我们的目标。在马来西亚,我们与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马来西亚标准部之间有一项规定,我们与马来西亚生产力机构紧密合作。

下一张幻灯片,我将展示智能制造的基本通用性和关键技术标准。我们有一个基本的通用性安全检测等等。实际上我们在智能机械倡议中也采用了不同的标准,有ISO IEC以及国标GB。下一张幻灯片中,我们也向智能机械倡议的咨询团队进行了提议。该团队由来自不同行业的专家、学术界和研究人员组成,并为中小企业提供现场咨询服务。所以在这里,智能机械作为一个行业,实际上是为了提高行业的生产力。我们其实是提供服务,用于开发智能机械解决方案、构建智能机械的生态系统以及培养系统集成商,并且我们推进智能机械助力行业发展。实际上,我们还协助行业或政府实施智能机械解决方案,并帮助关键行业进行智能制造,是为了提高行业生产力,所以这两个倡议共同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之后,我们着眼于咨询团队,以推进这两个倡议,一个是智能机械作为一个行业,另一个是智能机械助力行业发展机器制造商和工业界兼有。所以,咨询团队的职能是作为顾问和服务提供者。我认为我们的团队也许能够把机器制造商和工业界联系起来,当我们在没有兼顾两者以及没有合适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这样做,这两者都无法发展。因此最终目标是,我们希望能够在东盟国家推进具有相似重点和目标的智机械倡议,这是为了促进整个智能机械生态系统的发展,然后使东盟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首选之地。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Chee Fai Tan

主办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电子学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获取有关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最新动态 请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大会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学会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2041980号-10